眉山人才網/洪雅人才網/彭山人才網/仁壽人才網/青神人才網/丹棱人才網/四川人才網/樂山人才網/眉山勞動力市場近年來畢業生就業難的報道,時常見諸報端,面對400多萬的就業大軍,畢業后想找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還真是不易,面對這種情況,在校生也不斷調整著自己的心理預期。
很多人不禁發出這樣的慨嘆——十年寒窗為哪般?
但應屆畢業生們的“薪”情到底如何?有什么新變化呢?中華英才網最新薪酬調查數據分析為您一探究竟。
切入正題前,我們先看一下數據來源。中華英才網剛剛結束的薪酬調查持續了近半年的時間,覆蓋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20個行業的11700多家企業,共收集到22萬條員工薪酬數據,其中23000多條為應屆生的薪酬數據。而在下文中提到的應屆生薪酬則包括了應屆畢業生的固定薪酬、補貼收入和浮動薪酬在內的稅前現金收入總額。其中,
固定薪酬:包括年度基本月薪收入(含第十三個月的薪酬,但不包括各種補貼)以及年度崗位津貼總額;
補貼收入:包括交通補貼、餐費補貼、通訊補貼、培訓教育補貼、節日補貼、旅游補貼以及其他補貼的年度總額;
浮動薪酬:包括銷售提成、績效獎金和其他獎金的年度總額。
現在讓我們言歸正傳,到底應屆畢業生的薪酬降了沒有?是不是所有行業對應屆畢業生的薪酬都采取了“打壓政策”?哪些城市最能吸引應屆畢業生?學歷對薪酬的影響到底有多少?應屆畢業生都流向了企業的哪些部門?
應屆生薪酬還在降?
綜合分析了中華英才網2005年—2007年三年薪酬調查的結果,我們發現從總體上來看全國應屆畢業生的稅前現金收入的平均值確實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如上圖所示,2005年全國應屆畢業生的稅前現金收入的市場平均水平為28011元,2006年這個數字下降為26758元,同比下降了4.5%;而到了2007年稅前現金收入的市場平均水平是24852元,相比2006年的26758元,同比下降了7.1%。
應屆畢業生薪酬的不斷下降,也使得他們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理預期。根據中華英才網2007年最新一期的最佳雇主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期望月薪在1000-3000元之間的人數在增加,相反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人數都在減少。雖然職場新人的總體薪酬在下降,但是我們也從數據分析的結果中欣喜地看到,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在入職的一年內薪酬都有所增加。據中華英才網2007年薪酬調查數據顯示,有75.5%的應屆畢業生在入職一年內都獲得了加薪,而在獲得加薪的應屆畢業生中有41.1%的人是在入職后的3個月內就取得的,平均加薪幅度達到了380元。從以上的數據分析結果不難看出,職場新人的工作能力在得到企業肯定后,自然會迎來薪酬的增長。所以,應屆畢業生在選擇工作時,應該把目光放長遠,不要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是要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工作內容對職業生涯和長期薪酬增長的促進上。
行業薪酬誰領軍?
應屆生薪酬的總體走勢不甚樂觀,那是不是所有的行業支付給應屆生的薪酬都持續低迷呢?就中華英才網2006年和2007年薪酬調查的結果來看,我們可以肯定地說:“NO!”
眉山人才網/洪雅人才網/彭山人才網/仁壽人才網/青神人才網/丹棱人才網/四川人才網/樂山人才網/眉山勞動力市場從變動幅度來看,幾家歡喜幾家愁。如下圖所示,兩年來,快速消費品行業和耐用消費品行業支付給應屆畢業生的薪酬平均水平有顯著增長,分別從17078元和16505元漲到20490元和18082元,漲幅達20%和9.6%。相對于薪酬走勢良好的快速消費品行業和耐用消費品行業,房地產行業和電子行業支付給應屆畢業生的薪酬小幅下降,分別由26590元和17893元降到25932元和17623元,降幅在3%以內;專業服務行業和制造行業的應屆生薪酬降幅明顯,分別從43133元和19307元降到37473元和17530元,分別下降了13.1%和9.2%;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做為上期調查應屆生薪酬一片降聲的行業中逆勢而動的個別行業——IT行業,上期薪酬漲幅達8.2%,而本期薪酬平均水平竟下降了17.1%。

從絕對薪酬來看(如下圖所示),雖然IT行業應屆生稅前現金收入市場平均值經歷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但仍達到了38506元,在上述行業中位居第一;緊隨其后的是專業服務行業,應屆畢業生稅前現金收入的平均值為37473元;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是房地產和快速消費品行業分別為25932元和20490元,而耐用消費品行業、電子行業和制造行業則居再后,均在18000元左右浮動。

應屆畢業生志在何方?
從中華英才網2007年薪酬調查的數據分析中,我們發現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四城市在職應屆畢業生與全國總在職應屆生的比例已經從54.1%下降到39.3%,而杭州、南京、成都、天津的在職應屆畢業生比例卻從4.9%上升到了12.2%,其他城市也有少量上升,但四城市的在職應屆生比例仍遠高于其他城市,我們不妨對此四個城市的情況再探究竟。
我們看到,四城市就業市場中吸納的應屆生比率很不相同,2006年,應屆生與本城市在職人數相比,四城市排名為,北京7.5%>深圳3.3%>廣州2.5%>上海1.7%;而2007年,四城市排名為:深圳13.5%>廣州9.6%>北京8.7%>上海4.9%。
從上述比率的變化可以看出,雖然四城市在職應屆生占全國在職應屆生的比率在下降,但四城市在職應屆生與本城市在職人數相比,其比率均在上升,而且上升的幅度差別很大,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深圳,兩年中上升了309.1%,廣州居次,上升284.0%,上海第三,上升188.2%,而北京只上升了16.0%,居第四。但這對四城市應屆生薪酬的影響似乎并不大。
眉山人才網/洪雅人才網/彭山人才網/仁壽人才網/青神人才網/丹棱人才網/四川人才網/樂山人才網/眉山勞動力市場從年度薪酬數據變化趨勢看,四城市的排名僅是微調:僅在于北京和上海的排名調整。北京應屆畢業生稅前現金收入的平均值由2006年的38655元,提高到2007年的40139元,雖然只提高了1484元,但是這使得北京在應屆生薪酬上超越上海,位列四城市之首。上海應屆畢業生稅前現金收入的平均值由2006年的39813元下降為2007年的39774元,這微弱的下降使上海在四城市中降為第二。深圳應屆畢業生稅前現金收入的平均值,由2006年的36485元上升到2007年的38301,仍然位居第三。廣州應屆畢業生稅前現金收入的平均值由2006年的35390元下降到2007年的31261元,仍排在四座城市的最后。

雖然大家都已經看到了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壓力,但選擇一級城市的應屆畢業生仍然不在少數,是良好的發展前景、優厚的薪酬待遇、林立的知名企業、開明的城市文化吸引著他們,而自己不甘人后的心和親人望子成龍的期盼也在支撐著他們。而從大趨勢上看,應屆畢業生對城市的選擇在逐漸多樣化,如果其他城市再進一步加強自己的人氣指數,將爭奪到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從而推動城市健康快速發展,這也是我國經濟走向全面繁榮的利好消息。
高學歷等不等于高薪酬?
也許從長期來看高學歷不一定等于高薪酬,但是作為應屆畢業生,初入職場的他們,由于沒有多少實際工作經驗,只能用學歷和綜合素質衡量,而綜合素質要靠實踐檢驗,因此通常情況下,應屆生的高學歷確實會帶來高薪酬。
中華英才網2007年薪酬調查的數據正好印證了上面的說法。應屆博士生薪酬的絕對領先地位依然無法撼動,本次薪酬調查結果顯示,應屆博士生稅前現金收入的平均值達到了76766元;剛剛畢業的MBA由于入學前工作經驗的積累薪酬排在第二位,平均值達到了70609元;相比之下碩士(不含MBA)略低一籌,為44026元;本科畢業生的年度稅前現金收入總額的平均值為28451;大專畢業生的薪酬相比本科生相差的并不多也達到了21001元,而大專以下的畢業生入職第一年的稅前現金收入總額平均值只有14209元,相對較低。

企業哪些部門向應屆生拋來“橄欖枝”?
中華英才網2007年薪酬調查涵蓋了20個行業共涉及44個部門,從數據分析的結果來看,研究開發、銷售、客戶服務、辦公行政與后勤管理、物流、市場、財務管理、物業管理和人力資源這九個部門是接收應屆畢業生最多的部門,其中研究開發部門接收的應屆畢業生最多,達到了被調查應屆生總數的13.3%,人力資源部門接收的應屆畢業生最少,占被調查應屆生總數的1.0%(如下圖所示)。

眉山人才網/洪雅人才網/彭山人才網/仁壽人才網/青神人才網/丹棱人才網/四川人才網/樂山人才網/眉山勞動力市場這些接收應屆生相對較多的部門,對應屆生的學歷也有不同的偏好。
研究開發部門的應屆畢業生學歷普遍偏高,應屆畢業生中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80%以上;人力資源部門本科以上學歷應屆畢業生占65%以上;而在財務管理、市場和辦公行政部門的應屆生以本科及以下學歷為主,而且本科及以下各學歷的比例平分秋色;銷售部門應屆畢業生的主力是大專,占60%以上;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在客戶服務、物流和物業管理部門吸納的應屆畢業生,以大專以下為主,其中物流部門大專以下學歷的應屆畢業生占60%以上,而在物業管理部門此學歷比例占到了80%。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應屆生自身經驗的限制,企業的各部門在選擇應屆生時有偏好,這也可以做為應屆畢業生尋找工作的切入點。
分析了這么多,我們看到書中確有“黃金屋”,但面對日益嚴峻的競爭環境,應屆畢業生不僅要有學歷,還要有意識地積累相關的社會經驗,而選擇就業城市時,要綜合考察各城市的發展前景、就業政策、生活成本、人文環境等因素,理智選擇,邁好職場第一步。
編輯:Megan